PP电子(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中国换热器市场分析报告·PP电子 | 中国官方网站
公告: 诚信是PP电子的基石:市场瞬息万变,唯有诚信永恒不变。
产品分类PRODUCT CATEGORIES
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换热器市场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05 19:53:49  点击量:

  中国换热器市场分析报告 马文宽 目录 换热器市场报告...............................................................................................................................1 目录...................................................................................................................................................2 第一部分 市场概况.........................................................................................................................3 第一章 市场规模.....................................................................................................................3 第二章 产品结构.....................................................................................................................4 第三章 细分市场.....................................................................................................................5 第一节 石油工业.............................................................................................................7 第二节 化工...................................................................................................................10 第三节 冶金...................................................................................................................13 第四节 造船...................................................................................................................16 第五节 核电...................................................................................................................18 第六节 热电...................................................................................................................19 第三章 竞争格局...................................................................................................................21 第一节 主要生产企业...................................................................................................21 第二节 产业布局...........................................................................................................23 第三节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布局...................................................................................29 第二部分 领先企业介绍...............................................................................................................30 第一章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0 第二章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32 第三章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34 第四章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36 第五章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6 第六章 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39 第七章 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40 第八章 上海艾克森新技术有限公司...................................................................................41 第九章 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42 第十章 无锡化工装备总厂...................................................................................................43 第三部分 国际换热器市场发展趋势...........................................................................................44 第一章 国际换热器市场规模...............................................................................................44 第二章 换热器知名国际品牌...............................................................................................45 第三章 发展趋势...................................................................................................................46 第一部分 市场概况 第一章 市场规模 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1600  1500 25.00% 1400 20.00% 1200 1000  805  880  15.00% 600 200 0  300  360  420  580  650 800 730  10.00% 5.0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2020E 目前,我国换热器产业的市场规模大概为 420 亿人民币。基于石油、化工、 电力、冶金、船舶、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对换热器稳定的需求增长,我国换 热器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 2010 年年底,我国换热器 的市场需求将达到 500 亿元。 预计 2010 年至 2020 年期间,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 10~15%左右的速 度增长。到 2015 年,我国换热器产业规模将突破 880 亿元;到 2020 年我国换热 器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1500 亿元。500 400 500 400 第二章 产品结构 按照是否属于压力容器分类,换热器可以分为换热压力容器和非压力容器换 热器两大类。按照产值计算,换热压力容器约占换热器行业的 60%,非压力容器 换热器约占 40%的产值。其中,在换热压力容器中,管壳式换热器又占 90%左 右的产值;在非压力容器换热器中,板式换热器占据了 70%左右产值,空冷式换 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分别占 15%左右的产值。 换热器产品产值结构 产品分类 换热压力容器  比 例 60%  具体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板壳式 及其它换热压力  细分 比例 90% 10%  行业产品结 构 54% 6% 容器 非压力容器换热 器 板式换热器 70% 40% 空冷式换热器 15% 板翅式换热器 15% 换热器行业产品产值结构 28% 6% 6% 板式换热器 28%  空冷式换热器 6% 板翅式换热器 6% 螺旋板式、板壳式 及其它 6% 管壳式换热器 54% 第三章 细分市场 2010 年,预计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 500 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 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 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在 150 亿元;电力 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 80 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 40 亿元以 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 40 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 30 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 30 亿元的市场。以上。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 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 大量的专业换热器,这些市场约有 130 亿元的规模。 中国换热器细分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石油化工 电力冶金 造船 机械 供暖 食品 其他 0  50  100  150  200 石油、化工行业是换热器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约占换热器 30%的市场份额。 石油、化工生产中几乎所有的工艺过程都有加热、冷却或冷凝过程,都需要用到www.bzfxw.com www.bzfxw.com 换热器。 电力和冶金两大行业所需的换热器约占换热器市场 16%的份额。由于城市集 中供热中心二次热交换器、制冷空调蒸发器冷凝器的大量应用,集中供暖和制冷 空调行业约占换热器行业 8%的市场份额。船舶行业应用大量的中央冷却器等换 热设备,约占换热器行业 8%的市场份额;机械行业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 械中应用大量的机油冷却器、中冷器等换热器,约占换热器行业 8%的市场份额。 此外,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换热器用量也较大。 换热器市场需求行业分布 机械工业 船舶工业 8.0% 8.0% 集中供暖 6.0% 食品工业 制冷空调 6.0% 电力、冶金 16.0% 2.0%  其它 22.0% 石油、化工 30.0% 2.0%医药工业 2.0%医药工业 第一节 石油工业 换热器在石油工业的应用 应用行 业 石油工 业  主要用途 ·各种油品的加热及冷却、乙烯冷箱 ·塔顶气体的冷凝、冷却 ·工厂冷却水、循环水系统 ·天然气体净化、工厂气体净化 ·工作酸性水处理 ·余热回收 ·海洋钻井平台用海水冷却、循环淡水冷却、脱盐装置、淡水蒸馏、 三甘醇脱水时进行热回收 根据中国工程院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课题对石油和油品 需求总量的预测,结合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目标和汽车、石化发展的要求,预计未 来 15 年我国石油、石化产品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燃料和化工轻油需求大幅度增加,两者占石油消 费总量的比例将从 2000 年的 50%左右上升到 2010 年的 60%左右和 2020 年的 67%左右。预计 2010 年和 2020 年我国石油需求总量分别约 3.5 亿吨和 4.5 亿吨, 其中交通运输用油分别为 1.57 亿吨和 2.27 亿吨,化工用油分别为 0.53 亿吨和 0.78 亿吨。 截至 2009 年底,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 4.77 亿吨,居世界第二。其中, 两大集团凭借 27%的炼厂数量占据全国 76%的炼油能力。我国已形成 17 个千万 吨级炼油基地,1000 万吨/年以上的炼油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接近全国总加工 能力的一半。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炼油中长期规划,到 2010 年,我国将形成约 20 个千万吨 级原油加工基地,其合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 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 570 万吨/年。另据国家石化振兴规划,未来新出炉的中国十大炼油基地将是:规模www.bzfxw.com www.bzfxw.com 超过年 3000 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规模超过 2000 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 2010 年底,全国炼油总产能将达到 5.075 亿吨/年,比上年增长 6.4%,产业 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 5 年,中国炼油能力年均增速可能在 8%。到 2015 年底,若在建、拟建和规划的炼化项目按期建成,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 7.5 亿吨 /年 中国炼油能力 单位:亿吨 8  7.46  120.00% 7 6  5.48  5.92  6.39 6.9  100.00% 5 4 3 2 1 0 5.075 4.77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今后 3 年投资计划为每年 1500 亿元人民币,主要项目包括:北海炼油异地改 造石化项目、长岭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武汉炼油改造工程、石家庄 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上海石化炼油改造工程、安庆分公司含硫 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及扬子、金陵炼油改造和油品质量升级工程、同时开展依托 镇海炼化分公司建设的每年 1500 万吨炼油项目、广东湛江每年 1500 万吨炼油、 100 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这样计算,未来三年,应用在石油工业的换热器是常规模将会达到近 120 亿元。 中国石油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140  35.00% 120 100 80 60  31.30% 98 88 22.20% 21.80% 67 55  107  119  30.00% 25.00% 20.00% 15.00% 45 40 20 0 11.40%  9.20% 11.20% 10.00% 5.0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第二节 化工 换热器的性能对石化产品质量、热量利用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 重要作用。换热器主要包括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冷 箱)板壳式换热器、高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高压空冷器和废热锅炉等。目前, 换热器正朝着大型化、高效率、高合金化、低温差、低压力损失方向发展。 换热器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应用行 业 化学工 业  主要用途 ·各种浓度的碱液及电解液的加热冷却 ·硫酸、氢氧化钠、氢气、氧气的加热、冷却、蒸发、冷凝 ·甲醛、甲醇、乙醇的冷却 ·脱盐工艺、热回收装置 ·酒精发酵及提炼 ·人造纤维工业、丙烯腈纤维、树脂、各种聚合物的加热冷却 ·农药、染料、涂料 ·各种添加剂、生物制剂、化妆品的生产 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对石化产品需求 总量的预测,预计 2010 年和 2020 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2500~2600 万吨和 3700~4100 万吨。预计到 2010 年将新增 80~100 万吨级乙烯装置约 7 套,2010 年到 2020 年新增 80~100 万吨级乙烯装置约 9 套。预计 2010 年和 2020 年我国乙烯能力将分别达到 1400 万吨/年和 2300 万吨/年,分别满足国内乙烯当 量需求的 55%和 60%左右。 中国乙烯产能 单位:万吨 2500  2170  2300  120.00% 2000 1500  1400  1620  1830 2020 100.00% 80.00% 60.00% 1000 500 0  787.5  40.00% 20.00% 0.00% 2005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根据 2009 年底我国已有的炼油、石化及化纤装置生产规模,要达到 2020 年我国炼油和石化产业发展目标,按照测算的新增千万吨级炼油及配套装置、 80~100 万吨级乙烯及配套装置以及 60~100 万吨级 PTA 装置数量,2010 年到 2020 年约为石化装备制造业提供 35000 台(套)、150 万吨石化重大工艺设备的 产品市场。重大项目包括:海南每年 60 万吨对二甲苯、燕山每年 9╱6 万吨丁基 橡胶╱溴化丁基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据估计,全国石化行业今后平均每年用于石化生产装置的固定资产投资约 2000 亿元人民币,设备投资按总投资的 30%计算,每年石化设备投资可达 600 亿元,其中,换热器市场规模将有 100 多亿元。 中国化工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120  32.30%  103  35.00% 100 28.60%  82 93 30.00% 25.00% 80 62  20.00% 60 53 17.80% 17.00% 40  35 45  13.40% 15.00% 10.80% 20 0  5.0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10.00% 10.00% 第三节 冶金 换热器在冶金工业的应用 应用行 业 冶金工 业  主要用途 ·炼焦炉直接或间接一次冷却器 ·电弧炉的炉体、水冷盖板、铁合金炉的炉体、电板支座、变压器、 铸模冷却、连铸机的冷却 ·带材热轧机、开坯机、带材冷轧机、薄钢带轧机的润滑油和齿轮油 的冷却 ·液压油、焦化厂水、浮液、氨浴液、炉水冷却 ·压缩机冷却剂、进料水、机器冷却剂冷却 ·炼铝厂、氧化铝厂、炼铜厂之闭路冷却系统 ·电镀锡、锌生产线的电解液的冷却 中国主要冶金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粗钢  生铁  钢材  焦炭  铁合金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E2011年E2012年E2013年E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E 2011年E 2012年E 2013年E 中国钢铁企业分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家,2009 年全年的粗钢产量达到 5.678 亿吨, 同比增长 13.5%,再次创下单个国家增长新纪录。但是与此同时,世界粗钢产量 却在同比下降中 2010 年粗钢产量仍保持增长势头,预计实际产量达 6.4 万亿吨,较 09 年增 10%,这将创历史最高纪录;消费比 2009 年增加 6,000 万吨,需求达 5.8 万亿; 国际需求也有望增加,钢材出口或增至 3,500 万吨。 近两年,在国家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钢铁产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 长。但是,目前中国钢铁的产能已经大大超过需求,钢企利润微薄。在政府打压 房价的政策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受影响,也必将限制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综 合以上原因,未来 3 年,钢铁产量的增速将大大放缓,限制在 5%以内。 受此影响,未来 3 年,冶金行业换热器市场将达到 58 亿元人民币。 中国冶金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70 60  58  25.00% 20.00% 50 20.00% 50 40 45 40 14.30%  16%  15.00% 30  25 30 12.50%  11.10%  10.00% 20 5.00% 10 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16.70% 35 16.70% 35 第四节 造船 换热器在造船工业的应用 应用行 业 造船工 业  主要用途 ·中央冷却器、淡水冷却器、柴油机冷却器、缸套水冷却器 ·润滑油、传动油冷却 ·重燃料油预热、柴油预热 2009 年,全国造船完工量 424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7%;新承接船舶订单 2600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55%,;手持船舶订单 18817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8%。 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34.8%、61.6%、 38.5%,比 2008 年底分别提高了 5.3、23.9 和 3 个百分点。 2009 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克拉克松研究公司 指标/国家世界韩国日本中国2009 年造船完工量万载重吨 /占比(%) 12203 /100 指标/国家 世界 韩国 日本 中国 2009 年造船完工量 万载重吨 /占比(%) 12203 /100 4378 /35.9 2899 /23.8 4243 /34.8 2009 年造船完工量 万修正总吨/占比 (%) 4872 /100 1555 /31.9 984 /20.2 1523 /31.3 2009 年新接订单量 万载重吨 /占比(%) 4219 /100 1487 /35.2 90 /2.1 2600 /61.6 2009 年新接订单量 万修正总吨 /占比(%) 1149 /100 316 /27.5 17.6 /1.5 711 /61.9 2009 年底手持订单 量 万载重吨 /占比(%) 48884 /100 17224 /35.2 8831 /18.1 18817 /38.5 2009 年底手持订单 量 万修正总吨 /占比(%) 15313 /100 5284 /34.5 2322 /15.2 5389 /35.2 2009 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1839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5484 亿元, 同比增长 28.7%。其中船舶制造业 4176 亿元,同比增长 31.7%;船舶配套业 620 亿元,同比增长 42.2%;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677 亿元,同比增长 5%。 1-11 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080 亿元,同比增长 30.9%;其中船舶制造业 3061 亿元,同比增长 37.8%;船舶配套 490 亿元,同比 增长 38.9%;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520 亿元,同比下降 2.6%。 预计 2010 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 1.5 亿载重吨,新承接订单约为 4000~5000 万载重吨,2010 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进一步上升,预计可达到 5000~5500 万载 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 1.5 亿吨左右。 未来三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复苏向好,船舶市场在总体底位徘徊中仍然存 在增长性需求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但国际金融危机对航运和造船市场影响还 将继续蔓延和加深,造船市场复苏将明显滞后于经济复苏。随着手持订单中的船 舶不断投放市场,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将加剧。但由于存在战略需求和投机需求, 国际船舶市场将有所恢复,船价也将在低位徘徊。 预计三年后,船舶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达到 57 亿元。 中国造船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60  51  57  25.00% 50 20.00% 46 20.00% 40 40 30  25  30 35 16.70%  14.30% 15%  10.90%  15.00% 11.80% 10.00% 20 10 0  5.0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第五节 核电 换热器在电力工业的应用 应用行 业 电力工 业  主要用途 ·空气预热器、蒸汽过热器、凝汽器和热网加热器、循环冷却器、空 气冷却器 ·烟气脱硫及余热回收的烟气换热器 ·中央冷却系统、适平用油冷却器 ·循环水、冲洗冷却剂、传动油冷却 ·汽轮机、发动机、压缩机的冷却 ·发电站的热量回收 ·核电站常规岛、核岛冷却 ·轴承、真空泵、水泵冷却器 ·变压器油、硅整流纯水的冷却器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材料多晶硅生产用的冷却器 2009 年,中国核电建设大提速。紧随浙江三门之后,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 核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截至年底,中国已核准 10 个核电项目 28 台机组,其中 在建规模 2192 万千瓦 20 台机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2010 年,中国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 沿海核电发展,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 未来十年,中国核电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核电装机容量目前尚不足 1000 万千瓦,到 2020 年有望达到 7500 万千瓦。届时,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 重将从目前的 2%提高到 5%左右。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加大了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领域投资力 度。统计显示,2009 年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 74.91%。按照每千 瓦机组造价 1.2 万元计算,在建规模的直接投资在 2600 亿元人民币以上。 按照交换器占核电总投资规模的 0.2%计算,目前核电交换器市场规模为 5.2 亿元。 第六节 热电 从 2010 年的形势来看,我国初步确定新开工建设电力装机预计规模为 7000 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规模 4500 万千瓦,比重有所减少。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 计快报(2009 年)统计,2010 年全国基建新增电力装机 8500 万千瓦,仍将维持 在高水平,其中火电新增 5500 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成为新增机组 的主力。综合新增装机和小火电关停等因素,2010 年年中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 突破 9 亿千瓦,年底达到 9.5 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为 7 亿千瓦,占 73.68%左右, 这将比去年底降低近 1 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和出口政策的拉动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电力消费回升向好的主 要动力。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段,为实现工业化阶段的发展目标,预计 2020 年以前每年至少要 6000 万千瓦机组投产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火电新增装机容量未来几年维持 5000 万千瓦左右 单位:万千瓦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 1.5 1 0.5 0 -0.5 2013E 0E2011E2012E 2013E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 年我国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 3711.3 亿 元,其中火电投资 1492.1 亿元,约占 40.2%。通过对 2006 年以来我国电源投资 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四年来我国火电投资比例呈持续下降的态势。2006 年我国 火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例为 71.1%,2007 年为 69.1%,到 2008 年大幅下降 到 49.3%,2009 年又下降了 9 个百分点,为 40.2%。 按照每年全国新增 5000 万千瓦火电机组计算,预计未来 3 年热电工业用换 热器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65 亿元,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热电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70 60 50  20.00%  20% 48  56  65  25.00% 20.00% 40 16.70% 40 14.30% 16.70% 16.10% 15.00% 30 30 25 10.00% 20 5.00% 10 0  0.00%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35 35 第三章 竞争格局 第一节 主要生产企业 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我国换热器产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产品领 域。 在板式换热器领域,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大量外资企业已经完成在中国的 布局。其中,四平巨元瀚洋、兰石换热设备公司、四平维克斯是我国板式换热器 领域内资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其板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 2 亿元以上。外资企业主 要包括阿法拉伐(江阴)、舒瑞普(北京、苏州)、APV(上海、北京)、丹佛斯 (天津)、传特(北京)、桑德克斯(上海、宁波)、风凯(常州)等企业,世界 著名的板式换热器企业大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沈阳太宇、蓝科高新(原 兰石所)、上海艾克森、湖北登峰、山东北辰、佛山澜石、上海南华等企业也是 我国重要的板式换热器企业。 板式换热器前十家企业排名 在管壳式换热器领域,我国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都较小。其中,抚顺机械排序 排 序 企业名称 销售 收入 (亿 元) 市场占 有率 % 1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 公司 2.2 2.2% 2 兰州兰石换热设备公司 2 2% 3 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2 2% 4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 公司 1.8 1.8% 5 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6 1.6% 6 上海艾克森新技术有限公司 1.5 1.5% 7 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 1.2 1.2% 8 山东北辰集团有限公司 1 1% 9 上海南华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1 % 10 佛山市澜石传热设备厂 0.9 0.9%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兰石集团炼化设备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是我国内资管 壳式换热器的龙头企业,其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 2 亿元以上;江苏中圣集团、 无锡化工装备总厂、宝钛集团南京宝色股份、西安核设备制造厂(原国营 524 厂)、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特种材料换热器领域的重要企业, 其特种材料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 1.5 亿元以上;中石化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 限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化、中石化藏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母 公司中石化的市场优势,也形成了一定的换热器生产规模,年产值在 1~2 亿元 左右;此外,张家港化工机械、大连金重公司、湖北长江石化设备公司、大连东 方亿鹏、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原西安化工机械 厂)、林德工程(大连)、天津国际机械(原天津市换热装备总厂)、大连东方亿 鹏等企业也是国内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生产企业,管壳式换热器的年产值都在 1 亿元以上。相对而言,管壳式换热器外资企业在华布点不多,比较知名的有日本 森松(上海)、林德工程(大连)、美国艾普尔(苏州)、德国风凯(常州),这主 要缘于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换热器企业众多,生产能力较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 场较为困难。 中国主要换热器生产企业 产品类别 板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空冷式换热器  主要竞争企业 ·内资龙头企业:四平巨元瀚洋、兰石换热设备、四平维克 斯 ·外资企业:阿法拉伐(江阴)、舒瑞普(北京、苏州)、APV (上海、北京)、丹佛斯(天津)、传特(北京)、桑德克斯 (上海、宁波)、风凯(常州) ·其它主要企业:沈阳太宇、上海艾克森、蓝科高新、湖北 登峰、山东北辰、上海南华、佛山澜石 ·内资龙头企业:兰石炼化设备、抚顺机械、中石化南京化 工机械 ·特种材料管壳式换热器主要企业:江苏中圣、无锡化工装 备总厂、南京宝色、西安核设备、合肥通用特材设备 ·外资企业:森松(上海)、林德工程(大连)、艾普尔(苏 州)、风凯(常州) ·其它主要企业:张家港化工机械、大连金重、镇海石化建 安工程、湖北长江石化设备、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天津国际 机械、大连东方亿鹏 ·内资龙头企业:哈空调 ·外资企业:基伊埃(芜湖、廊坊)、斯必克(张家口) ·其它主要企业:江苏双良、国电龙源冷却、四川简阳空冷 器、蓝科高新、兰石集团长征机械、西安大秦化工机械、湖 北长江石化设备、江阴电力设备冷却器 ·龙头企业:杭州杭氧股份、浙江银轮股份 板翅式换热器 ·外资企业:艾普尔(苏州) ·其它主要企业: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无锡马山永红换热器、 开封空分集团、山东茌平吉星 在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哈空调是我国最大的空冷式换热器生产企业。此外, 江苏双良股份、国电集团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简阳空冷器、蓝科高 新(原兰石所)、兰州兰石集团长征机械、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原西安化工机械 厂)、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江阴电力设备冷却器公司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外资企业中,基伊埃(芜湖、廊坊)、斯必克(张家口)在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板翅式换热器领域,杭州杭氧股份和开封空分集团是我国石油化工领域著 名的板翅式换热器企业,浙江银轮股份、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无锡马山永红换热 器则是我国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行业油冷器、中冷器领域的著名换热器企 业。 第二节 产业布局 我国换热器产业主要集团中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换热器产业基地,特别是吉林四平地区在集中 供热、钢铁和电力行业板式换热器市场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西北地区则以 某肃兰州为中心,依托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和兰石集团的研发和生产力量,形成 了较强的换热器产业,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和食品领域;华北地区在原北京京海、 天津换热装备总厂等原机械部换热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的基上,通过引入大量外资 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华东地区依托其巨大的市场,在轻工食品领域的换热 器市场和面向石油化工的特殊材质换热器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它地区换热器 企业较少,比较知名的还有以佛山市润石传热设备厂为龙头企业的广东佛山地 区,该地区主要以板式换热器为主。 中国换热器产业区域分布图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换热器产业基地。吉林四平地区已经形成了国内 最大的板式换热器产业集群,并在吉林省和四平市两级政府的努力下,打造出“中 国换热器城”品牌。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如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 司、抚顺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械公司、大连林德工程公 司、大连九圆公司等换热器业内著名企业。其中,哈空调是我国空冷式换热器领 域的龙头企业;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在 板式换热机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抚顺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则是中国第一台管 壳式换热器的诞生地,它和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械公司都是石油化工领域的 管壳式换热器的龙头企业。 ※ 吉林四平 吉林省四平市在原机械部换热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四平换热器总厂(现四平维 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和巨元换热器公司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外资企业的技术 和资金,逐步消化吸收并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换热器产 业集群,有换热器企业 72 家,2008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4 亿元。目前可生产板 式换热器 200 万平方米,管式换热器 10 万吨、换热器机组 1000 多台套,产品出 口美国、俄罗斯、法国、越南、巴基斯坦、蒙古、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广 泛应用于核电、化工、电站、供热、石油、航空等领域,尤其在集中供热、钢铁 和电力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目前,四平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四平 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换热器产业集群。特别是 2009 年 6 月巨 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更进一步提升了四平换热器 在全国换热器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主要以兰州为中心,依托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近 50 年来在换热器 领域的研究实力和不懈努力,以及兰州石化、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和新疆石 油化工基地市场优势,形成了以兰石集团、蓝科高新(原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兰州通达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西安核设备制造厂(原 524 厂)、西安大秦化工机 械(原西安化工机械厂)为代表的一批换热器企业。 ※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是我国换热器研发生产重镇,拥有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和兰石集团 等换热器产业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其换热器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具有很高的市 场地位 其中,兰石集团是我国换热器产业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是我国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国家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两个项目——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和兰 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并而成的企业集团。兰石集团在国内石油化工领域换热器市 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兰石集团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在板式换 热器领域具有很高的市场地位;兰石集团炼化设备公司主攻压力容器类型管壳式 换热器;兰石集团长征机械公司在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国家重点 工项目西气东输工程近 80%的高压空冷器就由兰石长征机械公司提供。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是隶属于原 石油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为全国石油钻 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的行业技术归口所,是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热交换器分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及秘书长单位,机械工业换热器产品质量监 督检测中心就建立在该单位,在石油化工和食品换热器领域具有很强的研发实 力。 三、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在原北京京海、天津换热装备总厂等原机械部换热设备定点生产企 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外资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换热器企业主要集中于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地区。 目前,华北地区换热器生产企业主要有北京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 京华海换热器厂、永大捷盟(北京)换热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国际机械(原天津 市换热设备总厂)等内资企业。此外,大量外资企业在华地区也建立了生产基地。 其中,丹佛斯(天津)、APV(北京)、传特(北京)、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 基伊埃(廊坊)、斯必克(张家口)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换热器外资企业。 四、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经济发过,聚集了大量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食品企业,如中 石化镇海炼化、上海金山炼化、南京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秦山核电、田湾核电 等。依托下游市场优势,无锡、南京、苏州、宁波、上海、济南等地区形成了一 大批换热器企业。尤其是在无锡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换热器产业集群。 华东地区主要换热器内资企业主要有上海艾克森新技术公司、上海南华换热 器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中圣集团、宝钛集团南京宝色股份、无锡化工装备总厂、 无锡马山永红换热器、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张家港化工机械、杭州杭氧股份、 浙江银轮股份、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 中石化镇海炼化、山东北辰集团、山东水龙王集团、山东宏达科技集团、山东美 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万昌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淄博泰勒换热设备有限 公司、上海雷林流体设备公司、上海尔华杰机电装备制造公司(原上海化工机械 二厂)等企业。外资企业主要有阿法拉伐(江阴)、舒瑞普(苏州)、APV(上海)、 桑德克斯(上海、宁波)、风凯(常州)、基伊埃(芜湖)、森松(上海)等。 华东地区换热器产业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和轻工食品领域,且在特殊材质换热 器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江苏中圣集团、宝钛集团南京宝色股份、无锡 化工装备总厂、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特殊材质管壳式换热 器的著名企业;而上海南华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则在轻工食品换热器领域占据了 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 此外,华东地区在板翅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领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例如板翅式换热器龙头企业杭州杭氧股份、浙江银轮股份都位于华东地区,苏州 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原苏州化工机械厂)则是国内著名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生 产企业,全国第一台螺旋板式换热器就是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原苏州化工机械厂 试制成功的。 ※ 江苏无锡 江苏无锡是华东地区换热器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换 热器产业集群,产品主要以管壳式和板翅式为主。在无锡市科技局 2009 年科技 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新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 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争取新型节能换热器等国家火炬计划 特色产业基地。 其中,无锡滨湖区马山镇是全国闻名的换热器产业集散地,这里集中了近 20 家换热器制造企业,占据着全国板翅式换热器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主要企 业马山换热器厂的生产规模在国内已处于板翅式换热器行业前列,年销售收入超 亿元。2008 年 3 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旗下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 全资收购无锡市马山换热器厂,并将其改名为无锡市马山永红换热器有限公司。 2009 年 7 月,无锡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机械装备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 (2009-2011 年)》,该计划提出重点支持无锡马山永红换热器有限公司的铝质板 翅式换热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此外,无锡还拥有张家港化工机械、无锡化工装备总厂、阿法拉伐(江阴)、 无锡市换热器厂、无锡市蓝天重工械制造有限公司、江阴电力设备冷却器公司等 著名换热器生产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型管壳式换热器企业。其中,张家港化工 机械和无锡化工装备总厂是国内面向石油化工领域的换热器重要企业,阿法拉伐 (江阴)是阿法拉伐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整体而言,无锡市换热器产业实力较强,但也面临较严重的产品雷同、无序 竞争的问题。无锡一大批中小型管壳式换热器企业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 领域的低端换热器产品,产品雷同,技术含量不高,往往在招标时陷入低价竞争 的尴尬局面。 第三节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布局 目前,世界主要著名换热器企业都基本完成了在华投资布局。除了像韩国 LHE 株式会社、意大利斯普莱力等部分企业暂时只在中国设立销售办事处外, 其它主要换热器企业都在华设立了生产基地。部分企业还在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 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 从外资换热器企业在华投资布局来看,大部分外资企业主要选择华东地区建 立生产品税基地,其次是华北地区,在其它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较少。 主要外资换热器企业在华布局 著名换热器企业 瑞 典 阿 法 拉 伐 ( Alfa Laval) 瑞典舒瑞普(SWEP) 英国 APV/美国斯必克 (XPX) 美国传特(Tranter) 美国艾普尔(API) 德国基伊埃(GEA) 德国风凯(Funke) 丹麦桑德克斯(Sondex A/S) 日本日阪(Hisaka)制作 所 韩国 LHE 株式会社  在华生产基地 江阴 北京、苏州 上海、北京、张家 口 北京 苏州 廊坊、芜湖 常州 上海、宁波、沈阳 常熟(2009 年 7 月) -(暂未布局)  主要产品 集中供热和船舶用板式换 热器 板式换热器 板式、空冷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管壳式、空冷式、板式换 热器 空冷式换热器 管壳式、板式、空冷式换 热器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具 - 第二部分 领先企业介绍 第一章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蓝 科高新)成立于 2008 年 12 月,是以甘肃蓝科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由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整体改制并引进战略投资者,依照《公司法》创立的股份有 限公司。目前,蓝科高新已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的现代高科技企业, 在国内石油化工和轻工食品用板式换热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在甘肃和上海 都拥有生产基地,上海的生产基地为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 大型石油化工用板壳式换热器。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简称兰石所)成立于 1960 年 5 月,是隶属于原石油 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为全国石油钻采机 械和炼油化工设备的行业技术归口所。1999 年 7 月,作为国家 242 家首批转制 科研单位之一,兰石所成为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2008 年 12 月,兰石所整体改制为蓝科高新。 近 50 年来,蓝科高新为国家贡献科技成果 990 多项,其中国家发明奖 3 项、 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160 余项,专利 46 项,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产品 20 项。拥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应力分析设计资格证 书和 A1 级、A2 级、A3 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ASME 制造许可证、乙级工程 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三位一体”管理体系(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 [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认证证书、 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出口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海洋开发工程专项设计资格证书等重要资格证书 27 项。2004 年被国家科学技术 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蓝科高新长期为国家编制有关石油机械工业的发展规划,从“六五”到“十 五”时期为国家编制重大规划 42 项。由蓝科高新主持和组织编制的经国家批准 的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国家和行业标准 80 余类 400 余项。蓝科高新还是中国石油 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石油钻采机械专业委员会、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热交换器分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及秘书长单位,并长期主持日常工 作。 在传热节能降耗技术领域,蓝科高新先后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 型板壳式换热器、大型全焊式波纹板空气预热装置、大型火电机组板式凝汽装置、 板式空冷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板式蒸发器、板式蒸发空冷器以及亚洲最大的 8000 立方米 LPG 球罐、PV 值最大的 4000 立方米液态烃球罐、国内首台 8000 立方米钢制蛋形污泥消化槽,其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超大直径塔器、 浮动舌形塔盘、T 排条阀塔盘、顺排条阀塔盘、双弧填料、格栅填料、RIC 填料、 各种规整填料及高效气液分布器、浮阀、条阀、船型条阀等的开发研制水平始终 走在行业前列。 国家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石油总公司兰州设备失 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石油钻采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换 热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甘肃省兰州传热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设在蓝 科高新。 目前,蓝科高新拥有员工千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30 人。在专业技 术人员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0 人,高级工程师和其他系列高级技术职务人员 110 人,工程师和其他系统中级技术职务人员 81 人。 自 2004 年以来,蓝科高新开始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生产能力以每年 50% 的增长率连续 4 年创历史新高,为整体改制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 年,蓝科高新拥有总资产 85224 万元,销售收入 62268 万元,实现利税 10380 万元。 2008 年,蓝科高新执行的重大项目共计 65 项,其中:ASME 和出口产品项 目共 25 项,159 台(套);板式系统产品 21 项,86 台;军工项目 4 项,16 台;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 16 项;表面蒸发空冷器 131 台;石油钻机设计 1 项;石油钻 采工具试验基地试验系统及其设备的研制两项;陕西延长石油材料公司 7 万吨/ 年油套管生产线 项;高通量管换热器 1 项;板式蒸发装置 17 项;纤维液 膜反应器 5 项;塔里木油田压力容器检验及技术服务项目;乌鲁木齐 100 万吨/ 年 PX 全部加热炉空气预热器采用板式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由 160℃降到 100 ℃,年节能 3000 万元。 2009 年 6 月,由蓝科高新研制开发的国产首台 10500m2高效节能板壳式换 热器暨国产首台 100 万吨/年 PX 装置 10910m2板式空气预热器在上海通过出厂验 收。这标志着我国重型石化设备的研制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结束 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历史。 蓝科高新在 2009 年初提出了三、六、九年近、中、长期发展规划,即第一 个三年规划:苦战三年,奠定基础,年产值达到 9 亿元。第二个三年规划:奋战 三年,初具规模,年产值达到 12 亿元。第三个三年规划:大战三年,良性循环, 年产值达到 15 亿元。长期发展目标是科技开创国际品牌、质量赢得全球信誉。 第二章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 1953 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两个项目——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和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 合并而成的,于 2002 年完成改制,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石油钻采机工和炼油化工 设备生产基地。兰石集团下属的兰石换热设备公司和兰州兰石炼化设备公司分别 在国内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领域占有重要地

  对照党创新理论方面,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方面,对照初心使命方面,对照先辈先进方面个人对照检查.docx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2023-2024在线学习课堂网课《伤寒论临证应用规律解析》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2024年电致变色玻璃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PP电子PP电子

【返回列表页】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吕庄村第十八加油站南邻  电话:020-8635820007 手机:15564743035
Copyright © 2023-2024 山东PP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 鲁ICP备190319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