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3-12-31 12:15:41 点击量:
PP电子PP电子日常除了常规施工图管控外,另一重要工作是加强二次机电深化设计的管理工作,因此部分常处于灰色地带,权责并不明确,加之工作琐碎且费力,故很少被人提及。深化设计是施工图的进步完善和补充,一方面满足现场施工深度要求,另降低设计过程中缺漏项的风险,最终保证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完成施工,并满足设计、运行要求。
主要包括机电综合管线细化(优化)设计图纸,各机电专业施工工序、结合现场情况、设备厂家产品等进行调整的施工图纸,配合建筑、结构砌筑墙体的预留、预埋图纸,结合设备选型提供的设备基础图,机电主要机房(包括但不限于制冷机房、锅炉房、换热站、给水泵房、消防泵房、变配电室、空调通风机房、机房值班室、计算机网络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等)、水暖及电气管井的深化设计图纸,施工所需的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图纸、配合精装的二次机电设计等。
制冷机房深化设计是机房深化设计的重点,应从设备基础、平面图、剖面图、配套专业等方面关注下,既能满足现场安装要求达到使用效果,又能保证后期运维及美观要求。其具体关注点如下:
1)设备基础平面尺寸标注应整齐、定位应清晰;应明确设备基础形式,应标注基础高度、尺寸、重量及间距。
2)制冷机房应沿制冷主机、换热器及水泵等有漏水或排水要求设备的周边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深≥200mm,并设置集水坑。排水沟需设置合理(制冷主机排污、泄水点下方、端吸水泵的进口一侧、双吸水泵的进出水两侧、立式水泵的至少一侧、分集水器和水箱的一侧设置排水沟),满足制冷主机、水泵、分集水器的排水要求,宽度宜≥300mm。起坡点沟不少于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向集水坑。
3)设备吊装口应避开主机、水泵等主设备上方及管道。便于后期设备拆除及吊装。复核建筑、结构楼板预留吊装孔尺寸是否满足不小于最大冷水机组长、宽各富裕0.5m~1m的吊装要求。
4)制冷机房的排风系统中可能含有制冷剂,因此制冷机房的通风系统单独设置,不能与其它通风系统合用。
5)设备布置与管道连接应符合制冷工艺流程,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机组布置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8)应标注所有管线的管径、定位尺寸、标高及介质流向,应标注所有设备和需要定位的阀部件的定位尺寸。
9)应标注管道支吊架位置;对支吊架进行编号,并提供支吊架型号、安装详图。
12)严寒地区可仅在冷冻水总管、冷却水总管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其它地区项目须在冷却水总管及每台主机冷冻水水管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且流量计应采用管段式超声波或电磁流量计,法兰安装,且满足流量计的前直管段不小于10倍内径,后直管段不小于5倍内径的要求。
13)冷水管、冷热水共用管、凝结水管均应保温,保温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冷热水共用管道支架处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托支垫,厚度同保温层厚度。
C)集水器各分路阀门外的管道上应设温度计、压力表,分水器各分路阀门外应设压力表。
15)制冷主机房每根水平主干管道高点和空调冷热水系统最高点应设置DN25手动排气装置(含排水管和排气阀),排水管道引至机房内排水沟,排气阀设于便于操作的高度。
16)制冷机房内的所有阀门(含电动阀、手动阀、平衡阀、止回阀)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向下。
17)制冷机房应有冲洗给水点和冲洗池,冲洗水管管径DN20,机房内排水管应引至机房排水沟。
1)冷却塔布置应利于散热,有利气流疏导,其2倍进风面高度距离内应无楼梯间、实体幕墙等遮挡。
3)冷却塔应远离集中排油烟风口布置,若冷却塔在排油烟风口的上风向,则距离不宜小于10m;否则距离不宜小于15m。
锅炉房深化时需校核:锅炉吊装口、运输路线、结构孔洞、设备运行重量、排污池、排水沟等是否提资给建筑及结构专业;所有用电设备位置及配电要求是否提资给电气专业;燃气用量是否提资给燃气专业;锅炉房控制要求是否提资给弱电专业;设备基础平面尺寸标注应整齐、定位应清晰;应明确设备基础形式,应标注基础高度、尺寸、重量及间距;与设备厂家选型有关的锅炉、循环水泵等基础,标注应由施工单位根据选型尺寸深化后方可施工。
1)锅炉房应沿锅炉、水泵等有漏水或排水要求设备的周边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深≥200mm,并设置集水坑。
3)锅炉设备之间、前后应预留足够的检修距离,满足必要的检修空间不应小于:
4)锅炉房净高应满足锅炉与上方管道、烟道、电缆桥架等的净距不小于1.2m要求;当锅炉高位有检修平台时,校核锅炉房净高应满足人员在高位检修操作的要求。
5)锅炉烟道应采用成品保温烟道;保温厚度应满足保温后外壁温度小于50℃。
6)烟道出口应设置防爆装置,其位置应有利于泄压;当爆炸气体有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时,防爆装置上应装设泄压导向管。
深化时需校核:设备吊装口、运输路线、结构孔洞、设备运行重量、排污池、排水沟等是否提资给建筑及结构专业;所有用电设备位置及配电要求是否提资给电气专业;燃气用量是否提资给燃气专业;换热站控制要求是否提资给弱电专业。
C、集水器各分路阀门外的管道上应设温度计、压力表,分水器各分路阀门外应设压力表;
5)空调机房应靠近服务区域,使系统作用半径尽量不大于50m从AHU到最不利末端管道长度不超过100m。
6)接管侧机组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其它侧机组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00mm。
7)空调机组基础采用C30素混凝土;机组安装孔距基础边沿200mm,基础距建筑完成面200mm。
8)电动调节阀不应按接管管径确定其口径,而应根据阀门的流通能力选择,一般会比接管管径小1~2#规格。
11)校核机房内应预留配电箱、控制箱及DDC箱前不小于800mm的操作空间;水管敷设应避开配电箱、控制箱及DDC箱上方。
12)校核空调机组无检修要求的一侧距墙应预留空间不应小于200mm;单台机组接管及检修侧预留空间应不小于800mm,两台机组共用检修空间是否不小于1200mm;设备上方至少留有1m的管道空间,同时考虑梁的影响。
13)机房管道布置要简洁合理,矩形风管弯头内侧不小于风管宽度的O.5倍,如受到限制,应采用带导流叶片的弯头。渐缩、渐扩管斜度不可大于30°。
14)校核矩形风管弯头内侧应不小于风管宽度的0.5倍,如受到限制,应采用带导流叶片的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