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3-12-09 15:27:44 点击量:
原标题:2023-2028年中国换热器行业市场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全球换热器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 世纪探索时期、20 世纪上半叶初步发展时期、20 世纪下半叶至今的迅速发展时期。
在 19 世纪及以前,换热器的设计经验主要来自生产实践,仅由铸铁光管组装而成。19 世纪中期,西门子和考贝尔分别发明用于炼铁和炼钢的蓄热室,成为 19 世纪中后期工业炉的主要换热设备。19 世纪末,板式换热器开始在德国出现。
20 世纪初,快速发展的传热学为换热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设计依据,换热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管壳式换热器发展尤为迅速,从最早的铸铁管换热器,发展出套管式、绕管式、蛇管式等各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丰富多样。因为管壳式换热器相较于其他换热器,在单位体积下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传热效果较好,迅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0 世纪下半叶至今,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对换热器的流动特性、传热机理等各项理论研究更为深入,新型换热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换热器行业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下业对各种高效能、紧凑型换热器需求的日益紧迫,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优势愈发凸现,材料工艺的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也为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换热器行业总体起步较晚,发展至今经历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创新阶段等四个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换热器技术,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相继出现;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换热技术自主开发,同时加强新型传热元件的研发工作,国产强化传热元件开始批量在市场出现;
进入 21 世纪,换热器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通用装备,换热器的经济性也开始成为各类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重要关注方向;
近十年来,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日趋复杂,我国换热器行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技术水平日益增强,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成为换热器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
缠绕管式换热器在我国的引入始于 20 世纪的化肥工业建设。在合成氨装置中,德士古气化、林德甲醇洗、托普PP电子索合成是重要的工艺操作单元,其中林德甲醇洗工段中的关键换热设备就是缠绕管式换热器。此后几十年来,作为重要的高端装备,缠绕管式换热器受到国家多项科技攻关计划的大力支持,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已在炼油、石化、煤化工、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换热器行业逐步形成了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化为导向的行业竞争格局,众多国内外优秀换热器公司在我国市场展开业务布局。随着换热器行业的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提高,换热器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从换热器整体市场来看,领先的外资企业包括美国艾普尔换热器公司、瑞典阿法拉伐等,领先的国内企业包括兰石重装、锡装股份、镇海石化等。
缠绕管式作为新型、高效的换热器技术路线之一,研发和设计难度大,生产制造工艺要求高,因此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缠绕管式换热器公司市占率位列第一位,占比为 63.4%。
换热器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起点高,所需技术基础深厚,进入行业的门槛较高。
换热器是关系到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生产许可,压力容器的制造需要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其生产资质是进入这一市场的特殊壁垒。
换热器制造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综合了冶金、焊接、热处理PP电子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组装调试技术等,技术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技术与工艺壁垒高。换热器为非标定制化产品,需根据下游客户所处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定制,因此,研发设计是换热器设备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除了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换热器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换热器设备工艺的持续改进也较为关键。
换热器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必须持续投入资金购置现代化设计软件及加工设备、特大型高精度数控设备、成套理化检测设备。因此,目前国内外换热器设备主要由大型企业主导,这些大型企业普遍资金实力雄厚。
国内外客户在采购换热器时,均设置了较高的产品准入门槛,将已有的行业相关业绩与项目经验作为考核换热器装备生产企业准入的必备条件。行业内具有资深经验的大型企业也凭借此优势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图表:2020-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